在希腊生活,到底有多难呢。
2017年的时候,在雅典买房大概是每平米1300欧元。可到了今天,这个价格已经涨到了2500欧元,不到十年,涨了整整88%。而且不只是雅典,希腊全国范围内的房价,从2017年到现在,也涨了接近70%,几乎是全欧洲涨得最快的国家之一。
但工资呢?基本没怎么变。甚至按实际购买力来计算,很多希腊人现在的收入,已经比2008年金融危机前还要低。这不仅仅是“买不起房”的问题。
现在的希腊,既有住房危机,又有生活成本危机,还有一种你可能想不到的“移民危机”。不是因为难民、不是因为庇护者。真正带来压力的,是游客,是“数字游民”,还有那些口袋里有钱的外国投资客。
如今,旅游业撑起了希腊四分之一的GDP,差不多五分之一的希腊人,靠旅游吃饭。但在雅典,短租房模式疯狂增长,数量已经超过本地居民住房,把房租也一路抬高。想想看:你是房东,月租租给希腊本地家庭的房价是500欧元,还不如租给游客一周,赚得更多,来得更快。
整个社区的面貌都变了。现在,全希腊的短租房数量已经超过一百万套,这已经不再只是“城市问题”了。有些区域,每五套房子里,就有一套是空置的、被投资客买下、或者是专门留给游客住的。那本地人呢?不是租不起,就是被迫搬走,或者只能住在离上班很远的狭小公寓里。很多人受不了了,走上街头抗议,这似乎已经成了希腊的常态。
也有一些人,干脆直接放弃了希腊。从2009年以来,已经有超过50万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他们大多是医生、工程师、老师,纷纷选择离开,去别的国家重新开始新的生活。但这件事背后,远远不只是“住房难”这么简单。它其实只是冰山的一角。是一个慢慢发酵的转变,正在重新定义“在希腊生活”到底意味着什么。
所以,希腊是怎么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还有办法解决吗?你可能会觉得:“这不是整个欧洲的问题吗?”没错,欧洲其他地方也在经历同样的危机,但希腊的情况特别严重,因为在所有一切的背后,始终隐藏着另一个 “臭名昭著”的原因,它就是债务。
想要知道希腊的危机是如何造成的,那我们就得先简单了解下希腊的历史。上世纪70年代,希腊刚刚结束一段军事独裁时期,重新建立了民主政体。新政府想向全国人民证明:好日子,终于要来了。为了实现“好日子”的愿景,希腊政府开始大手笔花钱。修高速公路、扩建医院、增加公务员岗位……那些曾经经历过配给制的希腊人,突然发现自己能依靠政府工资和养老金生活了。一切看起来像是在进步。
但问题是,这些钱从哪儿来呢?答案很简单,就是借款。一届届政府疯狂举债来支撑这个繁荣的幻象。而且不是遇到紧急情况才借,而是把借钱变成了一种习惯。没人愿意当那个喊“停”的人。公共债务像滚雪球一样堆积起来,光是1980年代,就翻了三倍。但一开始,这并没有显得多紧急。经济增长依然平稳,大家都觉得:“没事,其他国家不也在借吗?英国、意大利、比利时,他们的债务比例也很高啊。”
可是,并不是所有债务都是一样的。跟邻居们不同,希腊国内很多企业只收现金,逃税漏洞随处可见,富人们更是想尽办法把税全部省掉。政府花出去的钱,却没法从税收里补回来。到90年代末,希腊准备加入欧元区时,债务已经飙到GDP的97%。放到今天,这个水平好像也不算夸张,毕竟现在连日本都超200%了,但在当时,像英国、日本这样的健康经济体,债务比例也不过50%、60%而已。
对任何国家来说,这种债务水平都像是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而对一个花得多、收得少的国家来说,这颗炸弹随时可能会被引爆。可希腊依然固执地向前走。2001年,他们正式采用欧元。一开始,加入欧元区确实带来了好处:贷款利率低了,钱流得更快,希腊人借得更多,日子看起来还不错。直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突然爆发。美国市场崩盘后,全球投资者陷入恐慌,大家纷纷撤回海外资金。对一个高度依赖外债的国家来说,这简直是一场灾难。没人愿意再借钱给希腊,他们很快花光了储备,国家账面上彻底没钱了。
更糟的是,希腊已经没了“传统自救手段”:在过去,国家一旦陷入债务危机,可以迅速让货币贬值、拉高出口;或者干脆印更多钞票来还债。但希腊用了欧元,它不能印钱,更不能贬值货币。彻底失去了退路。从2009年到2014年,希腊的经济缩水了超过25%。这可不仅仅是“经济衰退”,这简直就是一场经济大停摆。直到今天,希腊的GDP都还没回到危机前的水平。失业率一度飙到将近30%,那些原本觉得生活稳定的家庭,眼睁睁的看着养老金被削减、工资被砍、公共服务系统崩塌。
2010年春天,希腊被迫接受了第一次救助,欧盟和IMF联合提供的1100亿欧元援助。但这条“救命绳”,绑着极其严苛的条件:希腊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偿还债务。四分之一的公务员被裁掉,留下来的人的工资也被砍了多达30%。公共医疗预算一夜之间被削掉25%,成千上万的病人因此失去了治疗的机会。
与此同时,税收不停上涨、上涨、再上涨,但即便如此,钱还是不够用。希腊政府最后只能动用“终极手段”,它就是卖资产。机场、炼油厂、自来水公司,甚至连国家电网,这些国家最有价值的基础设施,都被卖给了外国投资者。雅典的比雷埃夫斯港,地中海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卖给了一家中国公司;14个机场被租给德国财团;国家电网的控股权,也落入了海外资本手中。
对普通希腊人来说,处境已经是再清楚不过了:这个国家也许还叫“希腊”,但在他们的眼里,这里已经不再属于自己。
为了复苏,希腊只能依靠剩下的唯一支柱,它就是旅游业。希腊有6000多个岛屿,海岸线长达近1.4万公里,一直被评为世界上最美的国家之一。于是,他们放手一搏:升级酒店、简化签证流程、疯狂宣传海岛的美景。一开始,这招还真的奏效了。2009年,全年到访希腊的游客还不到2000万人;到了2024年,这个数字猛增到4100万,整整暴涨了200%!游客们带来了相机、钱包,还带来了220亿欧元的消费。如今,旅游业撑起了希腊超过四分之一的GDP,差不多200万希腊人靠旅游吃饭。
问题是,这一切真的能解决根本矛盾吗?旅游让经济看起来复苏了,可与此同时,房价、租金也被推向了新高,本地人被迫迁出市中心,年轻人一批批离开祖国,另外找机会。这真的是希腊想要的未来吗?
当时,这看起来就像是一颗完美的解药。新闻画面里,金色的沙滩、豪华的游轮,取代了预算削减和街头抗议。对希腊人来说,希望好像回来了。旅游业的确创造了很多工作岗位,但这些工作大多薪水低、季节性强。旅游行业的平均工资只有每月1100欧元,刚刚超过最低工资线,可在城市里,平均月生活成本,已经接近2000欧元。
与此同时,社区开始发生剧变:原本平静的街区,正在被改造成酒店和短租房。因为房东发现,租给游客几周,赚的钱就能抵上过去一年的房租。2013年,希腊又加了一把火,推出了“黄金签证计划”。只要在希腊房产上投资25万欧元,就能获得5年居留权。这听起来很聪明:吸引外国投资,重建经济。而且,投资真的来了。过去十年,这个计划给希腊房地产市场带来了55亿欧元。看起来像是一种“天降福音”,好像希腊找到了走出危机的路。
但在表面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危险的代价,一旦付出,就无法回头。大多数外国投资客买房,并不是为了居住。他们是为了拿签证、赚利润。在黄金签证计划下成交的1.6万套房产里,有高达94%被改造成了出租房。这意味着:这些房子的租金收入流向了海外,而不是在本地经济里循环。原本可以用来改善社区的钱,现在却被源源不断地送进了外国投资者账户。
更糟的还在后面。成千上万套住宅被从交易市场上撤下,改造成了面向游客的短租房。房源在希腊变成了紧俏商品,房子租金的压力彻底爆炸。此时的买家,不再是希腊的年轻夫妇或本地家庭,而是外国百万富翁、国际地产基金、追逐签证的土豪投资客。
需求暴涨,房价飞升。从2017年至今,雅典市中心的住宅价格已经上涨了88%以上。租金也失控了,而普通希腊人的工资不仅没涨,甚至在缩水。许多人现在得拿出超过一半的收入,才能勉强承担得起一个月的房租。就在大家还没来得及反应的时候,希腊本地人发现,自己竟然被“赶出了儿时的家园”。
而现在,他们似乎终于忍无可忍。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走上街头,抗议的不仅是房租飙升、工资缩水,更是在为自己的城市灵魂而战。到2024年,这股反弹声浪大到无法忽视。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终于出手:他宣布,雅典市中心,新的短租房手续被全面禁止;而在热门区域,黄金签证的投资门槛,也被提高到50万欧元。
但这一切,都来得太迟了。希腊的问题,已经深入骨髓。自2009年以来,每年都有超过5万名希腊人选择离开,其中很多是年轻、受过高等教育、充满潜力的人医生、工程师、教师、企业家……这些曾经是希腊最宝贵的人才,纷纷选择了离开。到今天,已经有超过50万适龄劳动人口离开了希腊。留下来的那些人,只能继续承受苦果。
随着一波波健康的年轻人外流,希腊的出生率崩塌成全球最低之一,每名妇女平均只有1.3个孩子,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27。
但这里有一个不常被提起的真相:这场危机,并不完全是外国人或游客造成的。很多问题,甚至是被希腊政治与经济精英操纵、放大的。当数百万希腊普通人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时,这群精英却把危机当成一生难得的发财机会。当希腊被迫卖掉国家资产以满足救助条件时,他们是第一个排队买进的人。他们抢下了公共合同,率先入股那些被私有化的关键基础设施。那些曾把国家拖入债务泥潭的公司,如今却成了“经济复苏”的最大赢家:港口、自来水公司、国家电网……这一切都被关系密切的商人通过与外国资本的合作,悄悄收入囊中。对他们来说,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们抓住了。而赚钱的方式,竟然是通过人们的基本生存需求。
再举个例子,雅典一段高速公路的修建费用,竟然是法国修建同类公路的三倍,而法国的最低工资却是希腊的两倍。钱显然没进工人的口袋,但在希腊,这早已成了“日常操作”。与此同时,普通人的工资持续下滑。哪怕到了2024年,希腊的税前最低工资也只有每月830欧元。光是房租,就要吞掉一半以上的收入。
真相刺痛人心:在今天的希腊,许多游客过得比本地人还好。在热闹的雅典市中心,高档酒店房间大多时间都空着的,而另一边,希腊家庭却挤在地下室,或者在城市边缘的狭小公寓里分租房间,苦苦挣扎,只为付上每月的房租。
希腊的故事,成了一个警示:一个国家如何在不负责任的经济政策下,它就有可能随时崩塌。现在的问题已经不再是:“希腊还能不能被拯救?”而是:那些曾经把这里叫作“家”的人,当他们回来的那一天,还认得出这片土地吗?或者说他们还会回来吗?
此文完
#跃见2025#
排名前十证券公司,什么是股票配资,股票配资最新资讯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