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历史最美作者团队-双尾猫
字数:2868,阅读时间:约3分钟
元朝虽然疆域广大,但是统治全国的时间很短可以说不超过百年。关于元朝存在的缺陷有很多,本文以元中都的修建来说说元朝存在的问题。
(一)辽代古城居然是元中都
在张家口有一个被称为北羊城的地方,当地人把这座古城叫做白城子。长时间以来人们把这个古城当成辽代的北羊城,不少学者也持有此观点。但是随着一些文物的流出一些人发现这个古城身份不简单,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还是教师的尹自先(张家口市张北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原会长)对当地被称为"白城子"古城产生浓厚的兴趣。
当地人传说那里曾经是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的点将台。作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白城子",文物部门的结论是:历史上的北羊城牲畜交易市场。但是真是如此吗?
但是尹老师根据对元上都的观察,以及对白城子的实际走访发现这个白城子地位不简单。结合史书记载,尹老师认为这个白城子其实是元中都。之后对白城子的考察,证实了尹老师的观点。因为考古发现白城子出土部分文物,而这些文物不光是元朝的有的和元上都宫殿遗址出土文物很像。
关于元中都文献资料是这么记载的,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六月初二,元朝第三位皇帝武宗海山在即位后的第12天颁布诏书:“建行宫于旺兀察都(元中都)之地,立宫阙为中都。”七月初六,“旺兀察都行宫成。立中都留守司兼开宁路都总管府”。但是元武宗在位时间不是很长也就四年,后来中都也就荒废了没有太大知名度。
▲元武宗
一些读者会奇怪,蒙古人不是住帐篷的吗?为何还要修城和宫殿。这就要说到蒙古汗国和元朝的都城。
(二)蒙元的那些都城
关于元朝的都城已知的有元上都(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草原)和元大都,这两个都城从生活功能来说是元朝的夏都和冬都一个用来避暑一个用来过冬。从政治角度来说一个控制草原一个控制内地,二者互相配合最终成为这个游牧帝国的中心。但是这元朝之前的蒙古汗国时期,蒙古人已经开始修建城池了。
历史上蒙古人第一个可以确认的都城是哈拉和林,这座都城是窝阔台汗于1235年,命工匠于鄂尔浑河岸所建筑。作为一个游牧帝国这座都城的外城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南北墙为1500米,东西墙,长的地方为1120米,短的地方为580米。哈拉和林的宫殿围墙呈不规则方形,长约255米,宽约220~255米。虽然城墙规模不大,但这是蒙古帝国的第一个都城。
▲哈拉和林
到了蒙古蒙哥汗六年(1256年),当时受任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的忽必烈命近臣刘秉忠于桓州城东、滦水北岸建城,初名开平府。蒙哥汗九年(1259年),开平府城池竣工。开平府的建立为忽必烈统治北方汉地,并且最终夺得蒙古统治权打下良好的记住。
元中统元年(1260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开平府。元中统四年(1263年),诏改开平府为上都。这就是蒙古人的第二个都城元上都,相对于哈拉和林元上都形制更加接近广域国家的都城。元上都的城区因为更接近中原汉地所以规模更大,形制也更加方正。元上都古城边长2.2公里左右面积在4.84平方公里,面积要比哈拉和林大不少。
但是元上都的位置虽然相较于和林靠近汉地,但是还是偏僻一些。
为了进一步强化对汉地的统治又在金中都基础上修建了元大都。
▲元上都平面图
相比较元上都和元中都,元大都知名度就很高了。因为本身在汉地所以规模广大,面积达到了五十平方公里。并且元大都也是明清北京城的前身,如今元大都北城墙部分依然完好。
在元大都建成后,元大都和元上都分布扮演冬都和夏都的角色。元朝帝王春季以后去元上都避暑,夏季结束去大都过冬。
这就是元朝著名的两都巡幸制度,既然有了元大都和元中都为何还要修建中都呢?
(三)元中都的修建过程
元中都城是元武宗修建,《元史》把中都称为行宫。关于元中都修建原因,有说法是效法先祖。《皇帝尊号玉册文》说:武宗由上都到达隆兴,也就是今天的张北县,“徘徊太祖龙旗九斿,剪金于斯,肇基帝业,为城中都。当时元中都一带是蒙古进入华北首战,所以有学者认为是怀念效法先祖。
有人觉得元武宗行伍出身,性格暴躁。所以修建元中都是好大喜功给自己树立权威,还有说法是交通要道,从下图可以看出元中都位于大都与上都之间相距400余公里的西路上,北通和林,西达西域,北联草原,南制中原,北倚鼠山、鸳鸯泊,南屏野狐岭,区域位置十分重要,是中原王朝最难守易攻的一条兵家要道,具有不可忽视的军事价值。而武宗行伍出身,自然看中元中都的军事价值。
但是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政治因素,因为即使在交通要道,即使想树立威信何至于在大都和上都直接修个都城呢?有学者认为元武宗长时间在漠北,他的权力来自于他的军事力量。但是马上得天下不等于马上治天下。而蒙元本身就近似个家族股份企业,所以看起来强大的蒙古汗国实际上内部并不稳固。
元大都和元上都早已形成利益集团,元武宗起家靠漠北大军。没有漠北大军的支持,元武宗不会让当时已经控制元大都的弟弟心甘情愿的把皇位奉上。所以元武宗为了尽快树立自己的权威,方便联系漠北从征时的蒙古诸王贵族,决定在旺兀察都之地建中都。同时修建元中都也可以方便培养属于自己的政治势力,来保护自己的子孙。实际上元武宗想立自己儿子,但是因为弟弟背后势力庞大最终也让弟弟继位。
▲元中都平面图
元中都规模如何呢?从考古来看外城平面接近正方形,占地面积8.58平方公里,城池规模比元上都大一些,约为元大都的六分之一。
皇城为矩形,占地面积约71.9万平方米,规模与元大都宫城及今北京紫禁城接近。
宫城同样为的矩形,占地面积约33万平方米。宫城四面各开一门,四隅有角楼。
从布局来看相比和林还有元上都以及元大都,元中都布局更接近汉地传统但是所选区域依然偏向草原本位原则。
史书记载元中都修的很快,元中都开工建设一年零一个月后,主体工程完工。考虑到当地环境,实际施工必定时间更短。考古中发现一些地方为了赶工导致工艺粗糙,皇城内也缺少官署。
从考古中发掘出土汉白玉螭首、牡丹龙纹角柱、宝装莲花柱础、龙纹琉璃瓦当和滴水、屋脊琉璃走兽等大量皇家专属物品来看元武宗必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当时元武宗发六卫军万八千五百人”,令“上都卫军三千人”加入施工,这还只是要是算上民夫规模更大。当时全国不少地方闹灾荒,虽然一些赋税和徭役被免除但是元中都修建依然继续。可以想见修建元中都时那些民夫的惨状,这可是赶工的。张养浩就反对修建中都,觉得劳民伤财。
实际上直到元武宗去世,中都没有彻底完工。之后元中都就作为行宫使用,元文宗以后不再使用元顺帝时已经荒废最后元中都毁于元末战火。
▲元中都遗址中心大殿复原图。(图片来源:张北县元中都遗址保护区管理处
▲元中都遗址出土的汉白玉螭首。(图片来源:张北县元中都遗址保护区管理处)
▲元中都角楼复原图
▲角部螭首。(图片来源:张北县元中都遗址保护区管理处)
后记
元仁宗继位后取消了元武宗时期大量政策,因为赏赐不断减少导致和蒙古其他贵族矛盾进一步激化。并且因为元朝行政效率极其低下,导致元仁宗也只是拉进了和部分汉族地主的关系。但是此时的蒙元王朝就像一个火药桶,最后在元英宗时期发生南坡事件,之后进入泰定帝时期元朝内部矛盾进一步激化,泰定帝去世之后爆发两都之战,元武宗后裔重新夺得帝位。但是元朝此时已经走向末路了,元朝不足百年一方面是内政低效,另一方面蒙古立国时的体制又何尝不是元朝不足百年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文系历史最美原创稿件。主编枪君,作者双尾猫。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排名前十证券公司,什么是股票配资,股票配资最新资讯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