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区综合执法局紧扣城乡人居环境“净优亮美”目标,聚焦城乡闲置空间提质升级,通过“微改造、精提升”将三处“边角荒地”变身“民生亮点”,让稻田间的人文亭、地铁口的便民场、居民区的生态廊串珠成链,为城乡空间注入鲜活生命力。
稻田边的“诗画亭”:荒地增景,绘就田园休闲新画卷
走进新津区龙马村七组,一片绿意盎然的田野间,一座木质八角亭跃入眼帘。亭顶深棕色多层翘角舒展如翼,下方围栏环绕,左侧“稻处是景”与右侧“到处是景”的标识,以自然意象传递着“景在身边”的巧思。基座由石块堆砌,周围深色陶罐中绿植生机盎然——这里曾是280㎡的荒草地,如今已蜕变为植绿280㎡、开敞400㎡的休闲好去处。
通过增花添彩、硬化地面等改造,荒地不仅“长”出了亭台、绿植与标识,更与周边广阔稻田、葱郁树木相映成趣,成为村民休憩、观景的“微客厅”。从“荒草丛生”到“步步皆景”,八角亭的蜕变,是自然肌理与人文温度的深度融合。
改造前
改造中
改造后
地铁口的“秩序场”:荒地焕新,激活交通接驳新场景
花源地铁站C、D口外,两排整齐停放的电动车、摩托车成为一道有序的风景线。这里是新打造的面积450㎡的非机动车停车场,其中植绿120㎡,地面以硬化灰色地砖铺设,彻底告别了过去车辆乱停、灰尘弥漫的乱象。
作为城乡交通接驳的关键节点,该停车场的投用不仅解决了群众“停车难”问题,更通过规范管理减少了地面扬尘,维持了周边秩序。从“杂乱空地”到“便民港湾”,停车场的改造,让“最后一公里”的出行更文明、更舒心。
改造前
改造中
改造后
居民区的“生态廊”:荒地织锦,铺就休闲生活新空间
天府兰台五期旁,一条蜿蜒的蓝色步道串起休闲新场景——右侧两把木质长椅静候行人,后方绿植区树木与低矮植物错落有致,部分树木以木棍支撑生长;左侧垃圾桶、蓝色汽车与远处橙色景观小品点缀其间,背景多层居民楼的米白与棕红外墙更添温馨。这里便是由5000㎡植绿、12840㎡开敞空间构成的多彩绿廊。
曾经的一片荒地,如今变身“微型公园”:蓝色步道适合漫步闲谈,木质长椅可供歇脚赏景,大片绿植净化空气、调节微气候。从“闲置空地”到“生态绿廊”,绿廊的打造,让居民“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愿景照进现实。
改造前
改造中
改造后
从稻田边的诗画亭到地铁口的秩序场,再到居民区的生态廊,新津区三大美丽街角的蜕变,是城乡人居环境“净优亮美”的生动注脚,更是“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微观实践。未来,区综合执法局将继续以“净优亮美”为目标,持续挖掘城乡闲置空间潜力,用更多“小切口”改造撬动“大幸福”,让城市更有温度、乡村更具活力,为市民绘就更可感、可触、可享的高品质生活画卷。(成都市新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
排名前十证券公司,什么是股票配资,股票配资最新资讯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